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希望貢獻一個機會成本較低的選項, 讓學員能夠縮短職涯的碰撞期,也讓創業者在加速的環境中試煉能力。專案組隊的經驗,讓學員更快融入到產品開發過程,也加速他們意識到領導統御的重要性。
走進新北創力坊,眼前辦公圓桌區正坐著幾個臉孔稚嫩、專心研究產業情報的人,他們是線上語言家教平台 Amazing Talker 的實習生。
2016 年 6 月,Amazing Talker 成立,十二月創辦人趙捷平為團隊拿下天使輪投資。趙捷平指出,四個月以來,網站已累積 2600 多人。其中,註冊用戶約有 10%消費,消費用戶中又有七成左右的人會重複消費。
Amazing Talker 創辦人趙捷平與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同樣因為參與線上課程平台 ALPHA Camp的課程,轉行當起創業家。創辦人趙捷平雖然在來到 ALPHA Camp 前已有創業經驗,但他從未想過第三次創業的題目,竟是由課程專題 Amazing Tutor 發展而成的 Amazing Talker。
轉職跳板
在創業之前,趙捷平曾經渴望到日本受拳擊訓練、一心想成為職業拳擊手, 一來是因為他喜歡拳擊的刺激、舉手投足間盡是權謀;二來是因為他發現,拳擊 作為職業運動,選手獎金極高。「我選擇獎金高的運動,因為我的努力跟價值要成正比。」趙捷平說。
為了存錢出國,他進入 TutorABC 擔任業務。他的業績很好,當時月薪約莫 15 到 20 萬元間,羨煞同齡的上班族。短短時間,趙捷平存夠了錢飛往日本,卻因為受傷,無奈回到台灣。之後,趙捷平援引當初選擇拳擊的邏輯,他認為他之後從事的職業,所創造的價值與他的能力也要是正比。
「就是創業了,」他說。 開始創業後,趙捷平才發現沒有人教,創業好難。Amazing Talker 推出到市 場之前,他在創業的道路上跌倒了兩次。
第一次,趙捷平想做拍賣平台,但他光有理想,技術樣樣不在行,產品開發一拖就是一年。當他等到產品上線時,市場上早已有蝦皮拍賣 (Shopee) 、旋轉拍賣 (Carousell) 等厲害的兢爭者。但趙捷平不死心,第二次創業時,他著力開發健身者與健身教練的媒合服務,卻發現運動教練多數與健身中心相綁,健身中心不會讓教練自行接案。此外,健身中心也有 自己開課的計畫。於是,消費者只剩下冷門時段可以找到教練,但因冷門時段的行銷費用高,平台運營最終不敷成本,宣告關閉。
接連遭遇創業瓶頸的趙捷平,偶然在朋友介紹下,加入了 ALPHA Camp 的 產品設計 (Product Design) 課程。上課過程中,趙捷平發現他有講師、助教、業界人士可以問,「有懂的人帶領,就會少繞路,學習效果自然就快。」他說。
趙捷平結合過去擔任業務的經驗,以及前兩次經營平台的問題,領導他所屬的團隊, 設計出以華語線上教學的 Amazing Tutor。他先前走過的冤枉路,都成為了他擘劃專案的養分。又因為 ALPHA Camp 隨時有人可以讓他發問,趙捷平除了產品設 計課程,也自學了其他班教授的行銷策劃、網頁前端程式撰寫,幾乎一手包辦整 個專案。專案進度神速,快到甚至讓他在 ALPHA Camp 畢業前夕,就帶著 Amazing Tutor 參加了創業路演 PitchCamp ,向投資人 Pitch (創業提案),展現他的創業雄心。
吸引投資人
十月底週日午後,500 多名想一睹創業團隊風采的聽眾,擠進 Syntrend 三創生活 12 樓的展演空間。 負責當天展演與籌辦活動的 POWER FOR PITCH ,自許為「創業家的簡報學校」,針對創業者的需要,設計兩天一夜的簡報訓練課程,並在第二天讓創業團隊站上舞台提案。
能夠走上 PitchCamp 舞台的創業團隊都是一時之選。創業家們在活動中近距離向教練團學到精實的簡報技巧,也期盼著在座聽眾,尤其是對創業有所涉略的業界人士幫助創業計劃鏈結媒體及國際創業資源、成為團隊創業初期的投資者。
頒獎時刻,由主張提供電子聯絡簿服務的 IAMSCHOOL 到創業簡報的冠軍殊榮。
金宰敏代表 IAMSCHOOL 團隊上台 Pitch 及領獎,言談間流露出濃厚的異國口音,原來他從小就讀韓國的華僑學校,儘管說著流利的中文,但中文畢竟不是他的母語,「我心裡想的跟表達出來的內容,還是有點不一樣。」所幸,前一天創業課程的分享,讓金宰敏掌握評審評斷創業團隊良窳的原則,讓金宰敏上台前猶如吃下一顆定心丸,戰戰兢兢卻自信地陳述創業的理念。
而代表愛駒資訊有限公司上台,並奪下季軍榮耀的劉冠宏,簡報主軸圍繞在服務車主的 IGcar愛駒 App。劉冠宏也認為參與創業簡報課程是值得的。同樣一套課程,「他們不是給你一套功夫,完全照著打,而是教你邏輯。」劉冠宏說,在這兩天的時間,他了解要成功地傳達創業概念前,創業者必須先理解 Pitch 的目的,然後以現有的成績、優勢,再與台下的人博取資源。 上半年在 PitchCamp 中,未能擠進前三名的趙捷平,卻也因為它的課程及宣傳曝光效果,先後受到媒體關注,以及投資人的青睞。
理論結合實務
「人才、機會、學校,這三者是 ALPHA Camp 持續投入、要串連起來的事。」 ALPHA Camp 創辦人陳治平說。回憶起自己在第一次創業失敗之後,陳治平前往美國芝加哥參 與 Starter League,學習寫程式。
與陳治平一起參與營隊的學員年齡跨度極大,從十多歲到五十幾歲皆有,一度讓他懷疑學習成效以及上課是個錯誤的決定。 但漸漸地他發覺自己很享受學習的過程,更樂意看見腦中構想的產品,因為實作而能有一個簡易的雛形、並被放到市場上測試。 他秉持類似的理念,融合當時上課的經驗,在台灣創立了 ALPHA Camp。不論是創業時所需的網站開發、iOS App 開發,又或是網路行銷,還是產品設計的課程,他都會在課程結束前,讓不同課程的學員共組團隊,完成一個創業的專案。
「透過實作,能更具體化心裡的想像。」龔建嘉說。 藉由前兩次創業累積基礎知識的趙捷平,也透過產品設計的過程,重新檢視之前失敗的原因。他發現,兩次失敗肇因於研究不足,匆忙開發商品,時間一長,不只工程師心裡有疑惑,領導人也不一定知道自己要如何帶領團隊。
「如果創辦人對產品的方向,一無所知,或是空有點子,卻沒有能力產出,這樣會讓相信創辦人的團隊成員很沮喪。」趙捷平表示。他慶幸在課程中學會如何進行研究,「研究功課做得越多,公司未來要花的錢就越少。」他說。
陳治平曾為文指出,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希望貢獻一個機會成本較低的選項, 讓學員能夠縮短職涯的碰撞期,也讓創業者在加速的環境中試煉能力。專案組隊的經驗,讓學員更快融入到產品開發過程,也加速他們意識到領導統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