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小編!有溫度的社群營造秘笈大公開

在 2020 年 7 月此刻,我的臉書打開來一共追蹤按讚 274 個粉絲專頁。假設每粉絲專頁有一名小編,且平均每週每粉絲專頁發 2-5 篇貼文,那麼,一週後,我可以收到來自約 548-1370 小編撰寫消息文案。這個數目儘管不是每個粉絲專頁都活躍,應該稍減一些,但也不會每個粉絲專頁每天只發一篇文,遑論粉專往往不會只有一名小編。

小編,一點都不小

早上醒來滑滑手機,睡前闔眼前最後一個畫面停留在泛著藍光的螢幕上。隨著社群媒體佔據我們眼球的時間愈來愈長,小編發文頻率提升,貼文的內容成為了帶風向、品牌形象建立的窗口,以及第一時間與消費者互動的媒介,拜科技之賜,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前所未有地更近了。當然,經常成也小編、敗也小編!多少次品牌的公關危機是從小編有意無意的話語開始挑起,終結於另一篇在社群上發燒的公關聲明、或是道歉啟事。

營造出「人」的性格

社群平台上的貼文,在表情符號的使用、語氣化成文字的轉換下,有時候可能成為誤會的來源,究竟應該怎麼做可以讓社群越來越活絡呢?以下整理幾個 Tips ,腦力激盪下協助你/妳營造出有溫度的社群喔!

Tip 1. 真實體驗,街訪、素顏、突擊!

通常上鏡頭、打廣告宣傳,直覺想到的是明星代言人盛裝登場,在鏡頭前推銷品牌,但如果反其道而行呢?社群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的即時、簡易操作與日常化,社群上的影片可以是素顏的、可以是街頭突襲的,這樣的日常感營造出一種連結起消費者的貼近關係,如同最近臉書時常推播的「嘎老師 Miss Ga」接唱影片,她是專業歌唱教學老師,走上街頭尋找路人接唱流行歌,引起社群廣大的迴響,讓歌唱更貼近生活,間接打響品牌。

「嘎老師 Miss Ga」走上街頭尋找路人接唱流行歌,引起社群廣大的迴響,讓歌唱更貼近生活,間接打響品牌。

「嘎老師 Miss Ga」走上街頭尋找路人接唱流行歌,引起社群廣大的迴響,間接打響品牌。

Tip 2. 利用「五感」描摹氛圍

五感指的是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利用五感描摹產品特色,創造出消費者的想像空間,進而刺激圈粉或購買的渴望。視覺與聽覺相對其他感官是較為容易的,影音的使用,使得情境更容易被設計。360 度照片、AR 的運用,也是一個不錯的輔助工具。但,你可能會想,已經在社群平台上,隔著螢幕怎麼做到觸覺、嗅覺、味覺呢?這可能就得看小編的功力了,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利用抒情、摹寫等的方法,或是文案圖片/影像中演員的出色演技,讓人感受得出身歷其境的嚮往。

Tip 3. 手寫字跡

手寫是 Tips 中,我認為 CP 值最高的方法了!如果今天想傳達的是一句簡短有力的話語,或是品牌 Slogan,用手寫可以達到令人備感溫馨、柔軟的效果。舉例來說,防疫期間 #ThankYouTeamTaiwan 的社群串聯活動,利用 hashtag,加上手寫的感謝!在一片花花綠綠的資訊海中,樸素卻留下深刻的印象。

防疫期間 #ThankYouTeamTaiwan 的社群串聯活動,利用 hashtag,加上手寫的感謝!在一片花花綠綠的資訊海中,樸素卻留下深刻的印象。

羽手好手戴資穎貼文感謝防疫台灣隊,手寫筆跡建立起溫暖的感受。

Tip 4. 善用人的缺點

人通常都會隱惡揚善,公關操作也是,不過社群營造時,適度釋放出一些與品牌無關痛癢的壞毛病,可以達到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讓品牌不再那麼高高在上、遙不可及。注意!這裡的缺點是一些微小的壞習慣、壞毛病,但不能是與品牌直接關聯的缺點,不然前一篇說自家品牌好「這面膜讓50歲阿姨膚質回春,像28歲少女」,下一篇又說「哎呀!前一篇誇大了其實那 1500元一片的面膜可能要多敷效果才看得到,大家多買一點喔!」自打嘴巴,反而讓消費者不知所措。

Tip 5. 平凡小事、發發牢騷

例如週日晚上發文時搭配「對抗 Monday Blue的法寶」、晚上十點「我還沒下班!社畜要去吃晚餐」一些平凡帶有小苦小痛的事情,也是營造「人」的發想方向。此外,還有如節慶過後胖了幾公斤、連假前的補班週六等,也是小編可以拿來發發牢騷,產生社群共鳴的題材喔!

Tip 6. 對話感、手機App截圖

利用對話截圖,讓消費者順著對話的脈絡走進故事中,創造出親近、看著朋友聊天的感覺,之前選舉期間也有社群小編是走這個風格,頗受好評。變化的型態如群組對話,參與者多人以上,各有各自的性格,消費者以鳥瞰的方式觀看對話的推展。

Tip 7. 時事

如果以上六個 Tips 都有用過了,還有「時事」可以增進社群的溫度!從颱風來襲前的叮嚀,新政策推動的懶人包解釋等,搭配口語化的文案,都可以讓社群的營造充滿溫度。

社群演變至今,已經不再是一個單向的訊息發布平台,當消費者對社群有感、願意跟你分享或回應貼文時,就是邁向有溫度社群營造的第一步。而拉近消費者的距離,讓消費者產生對品牌的好感進而消費,也是小編的成就感來源、小編工作最大的收穫之一。

踏上電視台品牌行銷的第一步:影視內容的行銷推手,是怎樣的工作經驗呢?

目前在公共電視已有半年的時間了。記得當初在應徵公視職位時,很想知道工作內容的評價、公視上班環境等資訊,但在網路上能查詢到的資訊卻十分有限,也因此打鐵趁熱,想在工作之餘將所見所想逐步整理起來,也提供未來有志從事電視台媒體工作、或對品牌行銷、媒體公關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簡介一下我的背景,我是台大國企系、台大新聞所畢業,公視到職前,曾在以AI技術聞名的科技公司擔任兩年的分析師,分析可供流量變現的數位廣告版位成效。 2019 年四月初離職後,約於四月中到公視任職。

為什麼選擇公視?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