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公共電視已有半年的時間了。記得當初在應徵公視職位時,很想知道工作內容的評價、公視上班環境等資訊,但在網路上能查詢到的資訊卻十分有限,也因此打鐵趁熱,想在工作之餘將所見所想逐步整理起來,也提供未來有志從事電視台媒體工作、或對品牌行銷、媒體公關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簡介一下我的背景,我是台大國企系、台大新聞所畢業,公視到職前,曾在以AI技術聞名的科技公司擔任兩年的分析師,分析可供流量變現的數位廣告版位成效。 2019 年四月初離職後,約於四月中到公視任職。
為什麼選擇公視?
目前在公共電視已有半年的時間了。記得當初在應徵公視職位時,很想知道工作內容的評價、公視上班環境等資訊,但在網路上能查詢到的資訊卻十分有限,也因此打鐵趁熱,想在工作之餘將所見所想逐步整理起來,也提供未來有志從事電視台媒體工作、或對品牌行銷、媒體公關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簡介一下我的背景,我是台大國企系、台大新聞所畢業,公視到職前,曾在以AI技術聞名的科技公司擔任兩年的分析師,分析可供流量變現的數位廣告版位成效。 2019 年四月初離職後,約於四月中到公視任職。
為什麼選擇公視?
有天晚上躺在床上聽自己的心跳聲,嚇了一跳怎麼這麼大聲,撲通撲通撲通,好像心臟就要跳出來了。後來,我才知道那是焦慮的反應之一。
工作的壓力來自於對未來焦慮不安,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份工作會長什麼模樣?現在學的東西以後派得上用場嗎?會不會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這些盤踞在心中的疑問,日也想夜也想,通勤的時候想,午休的空檔也想,連睡覺的時間到了,腦袋還是轉個不停。
時間一久,這些焦慮的反應出來了,以往倒頭就睡,當時卻變成翻來覆去睡不著。
最近因為一項專案在即但沒有經驗,也一直困擾著我,那種心臟撲通撲通撲通快速跳躍的感受又再次出現了,有了前次的經驗,我知道是心感到不安全,但時間不斷地推進,硬著頭皮也是把專案做出來了,在交出去的當下,身體上的壓力釋放,一切豁然開朗,可以順暢地呼吸、睡覺、頭腦清楚地想事情。
走過這些經歷,面對工作中排山倒海的壓力浪潮來襲時,我用這些方法來讓自己好過一些:
我還在蒐集其他有效克服焦慮、壓力的做法,面對焦慮,你有什麼好方法呢?
針對議題文章的下標,可以概略分為六大主題,分別是內幕新聞、新聞新詮釋、趨勢與數據、知識學習、商戰,以及精彩故事。
內幕新聞
定義為新聞事件內幕揭露(別人沒有的或是不同的內情)。
主標:內幕點、疑點、觀點。
副標:新聞點、切入角度。
寫作重點在於呈現內幕中的操縱與手法。
新聞新詮釋
定義為就新聞事件,作者提出新的解讀(不同他人的觀點)。
主標:觀點、評論。
副標:新聞事件、切入角度、「教訓」。
寫作時,以分析為主,帶入不同的觀點。
趨勢與數據
指的是未來大趨勢、就數據或重要報告(調查)的解讀。
主標:大趨勢、預測後果。最好能貼近讀者生活,讓讀者有共鳴。
副標:數字、提出報告的機構名、預言者、角度、發現、調查名稱。
寫作目標在於提供趨勢訊息及預測,協助讀者掌握及解讀趨勢脈動。
知識學習
是指可令讀者學習到知識、步驟或方法。
主標:議題或主張,勿說教。
副標:觀點、趨勢或現象、名人或機構。
寫作時聚焦在為新趨勢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以及針對舊趨勢(曾被報導過)提出新觀點。
商戰
定義為企業之間的競爭內幕。
主標:觀點、懸疑、火爆、戲劇性。
副標:新聞事件、切入角度。
寫作重點在於企業之間的競爭策略與戰略。
精彩故事
指的是故事本身的精采度高、張力大。
主標:反差、意外點、感性、張力、戲劇性。
副標:新聞點、故事、內幕。
寫作聚焦在闡述故事中的精彩轉折與張力點。目標是引起讀者的閱讀樂趣、感動或共鳴。
除了本篇的六項分類,加上人物篇與組織篇,完成「16題型標題分析」之外,同場加映財金雜誌中常見的另外兩種下標角度,分別是 QA 與理財。
QA
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將盤根錯節的議題分段落呈現。透過記者之口問出讀者也好奇的問題,再以受訪者的回答來解惑。
主標:辛辣的話、讀者的好奇之處。
副標:新聞點、人名、事由。
寫作目的在於引起讀者好奇。
理財
介紹讀者理財方法、新觀念。
主標:利益、觀點。
副標:背景、說明。
寫作重點在於讓讀者得到做法建議。
回到職場上,當應用上述的方法下了一個標題之後,在呈給主管或相關利害關係人之前,有幾點叮嚀:留意標題描述的範圍與內文忠實度是否一致、標題的文法、標題的聲音(讀一讀順不順)、以及標題的風格。
標題學,是一次次提煉的過程。在一片繁華似錦中,萃取珍貴的精油原液,讓讀者聞香下馬、一探究竟。在不違背作者原意的前提下,給讀者想像、豐富的印象和感受。
標題,因應連結外在(社會氣氛)與內在(文章企圖表達的觀點)所生。作者下標的時候,必須跳下專業堡壘,以簡短、富有味道的表現方法,呈現出文章想要表達的主題、角度、觀點,提高讀者的「共鳴」。
延續標題學人物篇的文章,撰寫關於「組織」相關的文案、企劃、新聞稿或報告時,可將細分為新成功組織、舊成功組織、失敗組織、爭議組織,以及知名組織轉型等五大類。
新成功組織
定義為新崛起的成功組織。
主標:之最、成績單、數字、反差點、崛起秘訣。
副標:新聞點、切入角度、成績單。
寫作重點放在該組織的成功秘訣、定位、核心能耐、大環境提供的機會如何培養出組織的成功。
舊成功組織
指的是以具知名度或已被報導過的企業,要有新詮釋或特殊事件的動感點(新的新聞點)。
主標:變化、新觀點、新發現。
副標:新聞點、切入角度、成績單。
寫作重點聚焦在對舊成功企業的新詮釋,以及成功過程的內幕與管理思維。
失敗組織
定義是已具有知名度的企業失敗的故事。
主標:「教訓」、觀點。
副標:新聞點、切入角度。
寫作著重於觀點及「教訓」。
爭議組織
是指企業的作為、手法有爭議性(多與新聞性有關)。
主標:內幕點、疑點、觀點。
副標:新聞點、切入角度、發現。
寫作重點放在爭議手法上,重在引起話題,有新發現或新觀點。
知名組織轉型
定義為知名企業面臨轉變期,但成功或失敗尚未可知。
主標:公司新變化。
副標:變化狀況、管理技巧、變化事件或計畫的名稱。
寫作偏重轉變手法與過程。
總結來看,在標題學組織篇中,與人物篇相同的是以「共鳴」為起點,透過小篇幅(標題)引出大比例(文章),既要發揮引領讀者的作用,也要盡可能在小小空間裡濃縮及「重現」文章的重點。回到職場上,撰寫關於事情(組織)的報告比起寫「人物」的機會多得多,應用上方提及的標題學方法,顯示出作者的頭腦清晰、邏輯清楚,在職場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三時期我在《商業周刊》擔任實習記者,當時印象很深刻的是「16題型標題分析」,專講如何下一個吸睛動人的標題。我在職場上撰寫新聞稿,以及寫作報告的時候,常常受到稱讚寫作表達地清楚又完整。我想與當時受到的訓練十分相關,以下整理分享。
三大板塊分為:人物、組織、議題。人物包含名人名流、新成功人物、舊成功人物、失敗人物、爭議人物。
新成功人物
定義為新崛起、未被報導、讀者不熟悉的,或是知名度低的人物。寫作重點放在成功的定位、人物個性、核心能耐,以及佐證的事件。
主標:成就、戰績、江湖地位、第一個、第一名、之最、反差、與名人連結。
副標:職銜、新聞點、厲害之處。
重點在於引起讀者興趣,並告知訊息,名字若出現,宜出現在副標。
舊成功人物
定義為眾所皆知、常被報導、有相當知名度的人物、有新聞的流動 / 動感性。
主標:新詮釋、新觀點、新改變。
副標:新聞點、報導角度、Know-how。
寫作重點須特別強調新的詮釋,提供新變化的訊息。
失敗人物
定義為確認已失敗的人物。
主標:教訓、觀點、損失數字、N 堂課、批判、痛苦點。
副標:新聞點、故事、失誤決策關鍵。
寫作重點放在「教訓」,以及對該失敗的詮釋和評價。特別留意抱持「宅心仁厚」的態度,除非是罪大惡極,對於犯錯寧可筆下留情。
爭議人物
定義是出現在新聞事件中的人物,且其行為具爭議性。
主標:觀點、發現。
副標:新聞點、內幕角度。
寫作爭議人物故事時,重在內幕發現及觀點詮釋。
名人名流
刻畫高知名度名人,或是企業家後代。
主標:名人、反差點、金額、驚人之處。
副標:新聞點、故事。
寫作重點為介紹名流排場、上流生態,滿足讀者的好奇心或偷窺。
回到職場上,日理萬機的老闆在成堆的文件中,要怎麼一眼就知道你想表達的觀點,此時,為報告和長文件下一個好懂又吸睛的標題是舉足輕重的關鍵。即使不是行銷或品牌公關部門、平時不用寫社群文案或新聞稿也沒關係,試著為自己的報告下標題,我也會應用在 email 的標題中,讓讀取信件的人馬上理解討論的標的,可以為工作帶來加分的效果。
星期一一早壓死線進入公司大門,「叮!」趕忙進了電梯,發現電梯裡頭是大主管,硬著頭皮進去了,打完招呼之後,還可以說些什麼好呢?談天氣,還是談週末做了什麼?頭腦高速運轉,覺得快要爆掉了!
其實,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把握機會跟主管報告自己手上的工作進度,讓他發現你的不同,有機會從同儕中脫穎而出,獲得晉升機會。短短時間內你需要一個淺顯易懂的架構 — the elevator pitch 電梯簡報!
通常電梯的行程,至多不過也就是三分鐘,濃縮近期工作成果,直接報告給大主管聽,是上班族可以脫穎而出,讓老闆注意到你的好方式,三分鐘的時間要怎麼運用,不要胡言亂語,有一套公式可循!
簡單介紹自己 (Introduction)
告訴主管你是誰,身處部門,以及近期公司的進展作為破冰(公司官方社群的貼文,或是近期公關新聞的好消息都是可以引用的方向)。
切入重點,展現牛肉 (Quick Pitch)
簡短介紹你手上負責的專案,與目前進度(提供一個亮點:可以是客戶品牌多響亮,專案正解決的難題,或是預期為公司帶來多大的貢獻)。
拋出行動呼籲 (Call to Action)
詢問主管是否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專案的進度或內容,你可以配合主管時間,再向他報告細節。或者,可以向主管請教對專案的建議。
舉例
OO 主管好,我是行銷部門的 Stephanie,我相當欣賞上週公司 LinkedIn 分享的貼文,也對公司的方向有很清楚的理解與認同。我最近手上在負責OO案件,預計可以為客戶帶來OO價值,以及為我們公司帶來OO的可觀營收,如果您對專案有興趣,我可以將詳細的專案進度寄到您的信箱,向您報告。請再讓我知道!謝謝!
補充:之前有讀者來信詢問想要加入公視以及外商公司、從事行銷公關工作可以怎麼準備自己?我現在在 SOFASODA 問問先輩 裡開設一對一的諮詢時段,透過客製化的問答可以更了解適合自己的職涯選擇(產業/公司/職位)、針對你/妳的問題來回答。連結請進:https://www.sofasoda.com/zh-TW/mentorship/64-stephanie_tan
入行成為外商科技業品牌公關之後,有別於之前在影視產業的經驗,我經常會有寫 Briefing Book 的機會,第一次聽到 Briefing Book 的人可能會一頭霧水,讓我透過文章解釋一下,將 Briefing Book 翻成中文可以想成是活動參與的懶人包、大補帖或是將資訊彙整在一起的文件。
Why Briefing Book?
身處在外商公司中,可以想見組織的龐大,需要處理對外溝通(External Communications)、對內溝通(Internal Communications)、高階主管溝通(Executive Communications)(詳情見:[大解密]科技業品牌公關都在做什麼?)等來自各方的需求。當所服務的主管或決策者需要參加跨國、跨區域的活動,或是受邀參與媒體記者會、接受訪問等活動時,並混合著中文、英文等不同的發言需求,此時,透過 Briefing Book 的整理、去蕪存菁,便可以幫助日理萬機的主管或決策者迅速進入到主題之中,在對的時間點發表事前討論好的發言內容或做出符合企業風格的反應。
Briefing Book 通常伴隨著口頭簡報,向主管或決策者介紹重要的媒體/活動意涵。理想上,主管或是決策者在聆聽口頭說明後,搭配參考 Briefing Book 的內容,可以加深對該活動的印象,獲得詳細的資訊。
Briefing Book 是口頭簡報的補充,有時候,也可以作為口頭簡報的替代。讓主管或決策者可以透過閱讀 Briefing Book 的內容,完整了解該活動及自己扮演的角色。
Continue reading →去年底離開了公視,轉身跳進科技業作品牌公關,思路的轉變和職涯發展的選擇可以另闢一個區塊來說,這裡想介紹我在八個月來,體會到的大型組織中,身為品牌公關會被賦予的期待與職責範圍。
傳統公關可能會聯想到 PR,Public Relations的簡稱,不過在新的公司中,更常以 Communications 來稱呼。以 Communications 來稱公關,放在今時今日有著更合理的脈絡,公關已經不再是公共關係的拓展、經營而已,企業發聲的窗口從過去的新聞消息發佈,增加自媒體的平台,隨時隨地可以為自己發表意見;公關也不再獨善其身,更多時候,需要與行銷部門有著緊密結合(打開 LinkedIn 上看到 Branding Manager 或是 MarComm 的職缺,通常要找的是兩邊經驗都有涉足的人,企業將 Marketing 與 Communications 結合在一起,朝向整合行銷的方向去規劃訊息)。 Communications 包含著對內對外的資訊設計,包含傳統媒體與自媒體的訊息策略,也涵蓋跨多元領域的專長與技能。
從 Communications 的角度,職責範圍可以區分為四大板塊,分別是對外溝通(External Communications)、對內溝通(Internal Communications)、高階主管溝通(Executive Communications)、社群媒體訊息策略(Social Media Strategy Management)。
首先是「對外溝通」。「對外溝通」與傳統 PR 的定位比較相似。主要將公司的產品上市、技術革新、企業併購等重大消息,結合時事議題,向媒體記者推送,期待透過如媒體具備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將消息傳遞給更多人知道,進而推展業績、達成公司設計訊息的初衷。
專做「對內溝通」工作的職缺在市場上是少見的,通常是身處的公司達到一定規模,並以跨國企業為主,才會有「對內溝通」的職位出現。「對內溝通」在於將總部的訊息確實傳達到各個子公司,既要能達成總部政策與立場一致性,並要能夠因地制宜設計符合當地文化的內容,讓員工對公司政策有感、落實在個人工作中。
「高階主管溝通」的範疇經常橫跨「對外溝通」與「對內溝通」,特別分出來是以它服務的對象來劃分。在企業外部,透過演講邀約、參與媒體舉辦的產業論壇、投書特定產業媒體與專訪發表觀點等,凸顯該高階主管在市場上的領導地位、提升其在產業中的話語權;在企業內部,則透過定期的電子報撰寫、 系列 vlog 規劃或員工開年大會等訊息設計,增進該高階主管與員工的聯繫,提升員工士氣與對企業的向心力。
「社群媒體策略」是 Communications 工作範疇中較晚發展起來的職責。鑿因於自媒體的興起,企業也漸漸注重在自媒體、社群媒體上的形象, Communications 需要構思企業的個性、與受眾說話的角度,來為企業打造一個虛擬分身,與受眾進行互動、即時的消息發布等。
Communications 是我一直以來夢寐以求成為的角色,也在新公司中看見大組織的優勢,以及與電視台品牌公關經營起來的差異之處。
在網路上我比較少看到品牌公關系列的文章,希望可以藉由平台文章的累積分享我的經驗,也幫助更多人理解品牌公關的工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幫我按讚分享給朋友,也歡迎留言跟我說想看的內容,之後我會繼續分享品牌公關的專業如何培養起來、鍛鍊起來!
S. + V. + lest that you (should) + V.R.
=S. + V. + for fear that you (should)/(may) + V.R.
舉例:
政府要求民眾保持社交距離,以免人群群聚造成感染。
The government ordered everyone to practice social distancing lest that people (should) get infected due to cluster spreading.
= The government ordered everyone to practice social distancing for fear that people (should)/(may) get infected due to cluster spreading.
台灣疫情從週末開始居高不下,開啟了「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 WFH) 的新生活,少了通勤時間,加上工作環境的安靜、不受干擾,工作效率也特別地高。
趁著空擋,我寫作,有時候是漫無目的的、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也有的時候是人生目標的規劃,帶著一點憧憬與嚮往來寫作。
過程中發掘自己漸漸回復到有靈魂的感覺,也不是說之前魂不附體,只是在辦公室裡心思總是在工作上,只有離開了所處的環境,才會從思考的框框中稍微掙脫。但願,在家工作一段時間後,不要讓小小的、恣意揮灑的空間被破壞了。
說到這個有靈魂的感覺,具體的表現是創意變多了,我也終於正視自己想要做影像傳播的心願。在進入到影像傳播的計劃之前,我把找回創意的原因分成三個:
【台北訊】「國民老爸」陳竹昇在《俗女養成記》中,暖心又傻疼女兒的形象,深植觀眾心中。《俗女養成記》每週六晚間九點在公視頻道播出,上週六第六集平均收視達 1.08,成績亮眼、口碑持續發酵。
劇中陳竹昇與「小嘉玲」吳以涵互動自然可愛,現實生活中,陳竹昇也有與吳以涵年紀相仿的兩個女兒。陳竹昇表示,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會直球表達對女兒的愛意。隨著女兒的年紀增長,他更常以聊天的方式融入孩子的世界,從平常的相處就培養父女的感情,因為他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太刻意介入孩子的世界。
他透露前一陣子老婆與女兒進戲院看目前正夯的《鬼滅之刃》,但因他在拍戲無法一同前往。陳竹昇默默趁著拍戲空檔、進戲院追進度,再回家跟孩子討論劇情。陳竹昇表示,「透過聊天方式關心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特別的與被愛的。」
Continue reading →【台北訊】公視新創電影《媽!我阿榮啦》本週日晚間十點在公視播映,由徐愷及楊小黎領銜演出。本身有氣喘的楊小黎為戲學抽菸,與隆宸翰扭打慘遭掐脖;飾演阿榮的徐愷深陷「無法退伍」輪迴考驗演技,也大方分享「冰塊肌」好身材的維持秘訣。
楊小黎與徐愷劇中飾演一對青梅竹馬,曾有多部廣告出演經驗的徐愷在《媽!我阿榮啦》中首次演出長片便擔綱男主角,監製林文義透露選角時,徐愷從10名以上演員試鏡中脫穎而出,看中他的潛力。
Continue reading →【台北訊】「金鐘視帝」藍葦華在《俗女養成記》劇中演出「蔡永森」靦腆耿直的暖男形象,每週六晚間九點在公視主頻道連播兩集。小時候家中經營禮儀公司,看多了世態炎涼、黑白兩道故事,藍葦華表示未來想挑戰內斂、心機深沉的政治人物角色,「尤其扮演黑道跟刑警,這種反派的發揮空間很大,最想挑戰『總統』,把政敵一個一個剷除掉!」但肯定下一部戲想繼續跟「陳嘉玲」謝盈萱合作,「如果我們一起演戲,那我可以屈就副總統!總統給他當!」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