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社群交朋友

台灣許多科技社群著重的是對程式撰寫較有經驗的人,技術社群雖然活躍,但少有著重女性職涯發展與創業精神的培育。「選擇女生是因為我做得到的,因為我有過去在美國的經驗,我認為女生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欠栽培。」她說。石舫亘想要透過社群的串連,解放女性在職涯上各種無形障礙。

蘇建璋手機顯示著三通未接來電,看樣子對方找他找得急。他回播,原來是交點文化創辦人黃敬峰找他。「要增修計畫的 KPI,並量化面膜內含的礦物成份, 資料盡快補,我再幫你送。」黃敬峰對他說。

國立政治大學土耳其語文學系畢業後,蘇建璋曾有意報考外交官,無奈沒有名額,於是轉戰科技業擔任國際業務,主跑中東國家。三年的時間,他來來回回中東各國數次,積累了些許存款,也熟悉當地的物流及人脈。但「我不想一直為人作嫁,我想創立自己的品牌。」他說。

蘇建璋看準美妝產業故事性高的優勢,加上他觀察土耳其保養品牌 Rosense 在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都已設點,似乎有意發展亞洲市場。於是,儘管口袋只 有 200 萬的資本額,蘇建璋有了當地人脈的背書,以及流利的語言優勢,2015 年 1 月他引進 Rosense,成為台灣唯一的代理商。相隔不到六個月,他成立自有品牌「皇家絲路」,自行研發死海泥及大馬士革玫瑰的保養品。他一邊顧及代理商品進出口貿易進程、一邊看顧自家品牌,再加上申請政府補助案,蠟燭多頭燒, 著實累壞了。

於是,他向黃敬峰尋求協助,由交點文化團隊尋覓合適的政府創業補助案, 他再提供申請所需的資料,分工補足創業所需的資源。

蘇建璋是透過朋友介紹認識黃敬峰,之後應黃敬峰邀請,他到「交點台北」 分享創業故事,從此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蘇建璋回憶,交點台北是第一個找他分享創業故事的單位。「托交點的福,我開始陸續接演講。」之後他回到母校政大向商學院學生分享創業的歷程,也到 Syntrend 三創生活說明創業過 程中面臨的專利問題。蘇建璋認為,創業者經營品牌的同時,透過演講更可以凸 顯創辦人的特質與創業精神,能讓消費者先打從心底認同。

目前交點台北每月一次的聚會上,社會人士與學生大約各佔一半的比例。他們利用下班及下課時間,投入社群、聆聽講者分享故事,與會者能藉機認識不同職位、跨領域的人。隨著學生人數增加,交點也發展出專為學生族群設計的「創。人物」的社群,講題圍繞創業經驗、工作、實習、校園競賽及學生經驗等。「希望透過分享與交流,讓學生挖掘求學期間的其他可能性。」交點文化總經理王柏欽說。

聚會的開始,王柏欽與夥伴站在台上,帶領每一名與會者簡短地介紹自己, 拉近彼此距離。「讓大家先有基礎的認識,休息時間他們很容易就會交流,自然地擴散出去。」他說。

當遇上有創業想法的與會者時,王柏欽會很樂意給予建議;若是對方已有創業雛型,他會進一步援用交點文化辦活動的經驗,以及聚會累積的人脈,幫助創業者更加迅速發展。黃敬峰補充,以男性穿搭服務品牌 Fersonal 為例,雖然創業初期主打男性穿搭服務頗具噱頭,但品牌的知名度不高。於是,他引介合適的合作夥伴,包括鞋子、理髮沙龍與男性保養品廠商,協助他們朝完整的服務提供者發展。

蘇建璋戲稱自己是校長兼撞鐘、樣樣都要會,他甚至曾經為了趕工包裝婚禮小物,獨自忙到清晨。目前他藉由交點文化協助,找到合適的政府補助項目。「如果通過申請,交點會抽成,但不會像業界顧問那麼多。」蘇建璋說。他更認為, 創業初期最重要的是時間。交點文化因為有申請過的經驗,幫他省了很多事。

鼓勵創業

十二月初,Girls in Tech – Taiwan 邀請 Opportu 創辦人暨執行長 Hilary Weber 來台,在臉書 (Facebook) 專案#SheMeansBusiness 的贊助下,舉辦為期三天的「女力新創營」 (Girls in Tech Startup Success Factor Bootcamp) ,共有 70 多個學員參與。

Hilary Weber 表示,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自我懷疑,並且會因社會的期待,放棄嘗試的機會,轉為自我設限。她鼓勵學員從調整思維開始,放下追求完美主義的習慣,逐漸建立自我認識,進而發展自我接納與自信。在為期三天的聚會中,Hilary Weber 帶著學員認識創業的流程,讓學員藉由街頭訪問來驗證創業的概念,並在最後一天安排 Pitch (創業提案簡報),訓練學員站上舞台,模擬向台下的群眾募資、招募夥伴的場景。

心裡已有創業概念的 Ariel Chiang,代表小組上台 Pitch。在美國工作的她, 回到台灣後,把握各種機會參與社群、了解台灣的創業環境,並希望能夠自行創業來解決市場上的無效率。在參與活動之前,她已仔細地研究議程,因為當中有許多實作的機會,可以與講師的理論相結合,這些安排深深吸引著她。

Ariel Chiang 驚訝地說,在聚會上,難得看見女性很踴躍地表達意見。她雖然認為是好的現象,但也提醒自己,職場上更多時候是男性為多數。「以後的環境不會如此舒服,現實生活需要更多勇氣。」她鼓勵自己時這麼說。

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 (Sheryl Sandberg) 出版的《挺身而進》 (Lean In: 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 ,喚醒職場上的管理者注意企業內部女性的 比例較男性低的現象,特別是科技公司裡的女性工程師,佔整體部門人員的比例更少。她的提醒,讓世人意識到職場上仍舊存在的無形障礙。

然而,攻讀電腦科學領域的女生原本就少,因此進到企業內部、成為管理職的女性自然比男性少。「要增加女性技術職的比例,這條線要再往前拉一點,必須從教育開始。」Girls in Tech – Taiwan 科技教育負責人黃鐘瑩說。

多年前,Girls in Tech 台灣分會長石舫亘離開美國 eBay 的工作崗位,回到台灣。過去她在 eBay 時,雖然不是擔任工程師,但在工作上,經常須與工程師共同協商與合作。因此,她深知了解程式邏輯的重要性,並積極參與台灣各式的科技交流社群。

她發現,台灣技術社群雖然活躍,但少有著重女性職涯發展與創業精神的培育。「選擇女生是因為我做得到的,因為我有過去在美國的經驗,我認為女生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欠栽培。」她說。石舫亘想要透過社群的串連,解放女性在職涯上各種無形障礙。

石舫亘與夥伴陸續引進 Girls in Tech – Taiwan、Women Who Code、Ladies that UX 三個國際性、與科技相關、與女性相關的非營利社群。石舫亘認為,挑選經營此三個社群是有策略的。她將軟體人才分為三種,分別是產品或專案經理 (PM) 、撰寫程式的工程師 (Coder) ,以及與使用者體驗相關的設計人才 (Designer) 。她認為,這三種人匯聚在一起便能開始創業、創立公司, 「因為這三種人都有可能成為 founders,就是創業家,但創業時,若公司裡面沒有這三種人,基本上就不會成功。」她說。

石舫亘手邊管理的三個社群,平時以網路交流為主,不定期舉辨各種實體聚會、增進成員的認識。石舫亘說,看似鬆散的社群,一旦有求助、徵才的訊息公布,成員互動率很高,藉由社群的交流,一起在職涯與創業能力的培養上互相幫助。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